8层SSD高速PCB

8层SSD高速PCB-C

SSD高速PCB

层数: 8L
板厚: 0.8mm
材质:Tu-872slk
尺寸: 106*80mm/4
外层铜厚: 1OZ
内层铜厚: 1OZ
最小通孔: 0.2mm
线宽线距:3/4mil
表面处理:沉金1U”+电金手指10U”
特殊工艺:树脂塞孔
8层SSD高速PCB,用于PCie 4.0固态硬盘。在服务器、高性能计算机、电竞设备以及专业设计工作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8层SSD高速PCB-C
8层SSD高速PCB-S

这款8层SSD高速PCB采用台耀TU-872SLK高速基板材料,通过全通孔设计实现成本效益与高性能的平衡。板材具有优异的介电特性(Dk=3.5±0.05@1GHz)和低损耗因子(Df≤0.002),支持PCIe 4.0/5.0高速信号传输。8层叠构包含4个信号层(差分阻抗100Ω±7%)、3个电源/地层和1个辅助层,所有过孔采用机械钻孔工艺(孔径0.2mm±0.05mm),孔铜厚度≥20μm。表面处理采用双工艺:接触区域使用1μ”沉金(ENIG)保障焊接可靠性,金手指部分采用硬金电镀(厚度≥10μ”)确保插拔耐久性。该设计通过优化通孔stub长度(<8mil)和地孔屏蔽布局,使插入损耗控制在0.4dB/inch@5GHz,同时满足3000次插拔的工业级可靠性要求,适用于高性能消费级SSD的批量生产。

8层SSD高速PCB压合结构图

PCIe 4.0固态硬盘与高速PCB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

一、引言​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爆炸式增长,从海量的社交媒体信息到精密的科学实验数据,再到高清视频、大型游戏等,都对存储设备的性能提出了极高要求。存储设备不仅需要具备大容量,更要拥有快速的数据读写能力,才能满足各类应用场景的需求。​

PCIe 4.0固态硬盘作为当下存储领域的佼佼者,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在服务器、高性能计算机、电竞设备以及专业设计工作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数据存储和传输的效率,为各类高数据量处理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持。​

而高速PCB设计在PCIe 4.0固态硬盘中占据着关键地位。PCIe 4.0固态硬盘的高速特性对其硬件载体PCB的设计提出了严苛要求,PCB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固态硬盘性能的发挥。如果PCB设计不合理,会导致信号传输受阻、电源不稳定等问题,进而制约PCIe 4.0固态硬盘性能的展现。因此,对PCIe 4.0固态硬盘与高速PCB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对于推动存储技术的发展、提升相关设备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PCIe 4.0固态硬盘的性能特点​

(一)超高数据传输速率​

与前代PCIe3.0标准相比,PCIe 4.0在数据传输速率上有了质的飞跃。PCIe3.0单通道数据传输速率为4GB/s,而PCIe 4.0单通道数据传输速率达到了8GB/s,实现了翻倍。对于一个x4通道的PCIe 4.0固态硬盘,其理论带宽可高达32GB/s。​

这种超高的传输速率优势对数据处理效率和系统响应速度的提升作用显著。在处理大型文件传输、数据库查询等任务时,能大幅缩短数据传输时间,让用户感受到系统运行的流畅性。例如,在视频编辑工作中,设计师可以快速加载和导出高清视频,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低延迟​

延迟是指从发出数据请求到收到数据的时间间隔。在实时数据处理、游戏加载、在线交易等场景中,低延迟至关重要。在实时数据处理中,延迟过高可能导致数据处理不及时,影响决策的准确性;在游戏中,高延迟会使玩家操作滞后,严重影响游戏体验。​

PCIe 4.0采用了更先进的协议和架构,减少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其优化的链路管理和数据分组方式,使得数据能够更快速地在存储设备和主机之间进行交互,从而实现了较低的延迟。​

(三)高并行性​

PCIe 4.0固态硬盘支持高并行性,能够同时处理多个数据请求。它采用了多通道存储架构和并行处理技术,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闪存芯片中。当有数据请求时,多个闪存芯片可以同时进行读写操作,通过并行处理来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这种高并行性使得PCIe 4.0固态硬盘在面对多任务处理时,依然能够保持出色的性能。比如,在一台电脑上同时进行文件下载、视频播放、软件安装等操作时,PCIe 4.0固态硬盘能够快速响应每个任务的数据需求,不会出现明显的卡顿现象。​

三、高速PCB设计面临的挑战​

(一)信号完整性问题​

信号完整性问题是高速PCB设计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主要包括反射、串扰、衰减等现象。反射是由于信号在传输路径上遇到阻抗不匹配而产生的。当信号从一个阻抗区域进入另一个阻抗区域时,一部分信号会被反射回源端,导致信号出现过冲、下冲等现象,影响信号的正确识别。​

串扰则是由于相邻信号线之间的电磁耦合引起的。当一个信号线上有信号传输时,会在相邻的信号线上产生感应信号,即干扰信号,这会导致信号误码,影响数据的准确传输。​

衰减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介质损耗、导体损耗等因素而导致的信号幅度降低。介质损耗是由于PCB板材的dielectric特性导致的信号能量损耗;导体损耗则是由于导线的电阻和趋肤效应等引起的能量损耗。当信号衰减到一定程度时,接收端将无法正确识别信号。​

随着信号传输速率的提高,PCIe 4.0信号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变得极短,信号的高频成分增加,使得这些信号完整性问题更加加剧。高频信号对阻抗变化更为敏感,更容易产生反射;同时,高频信号的电磁耦合作用更强,串扰问题也更为突出;而且,高频信号的衰减速度更快,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更大。​

(二)电源完整性问题​

电源完整性问题同样不容忽视。PCIe 4.0固态硬盘工作时,其内部芯片需要稳定的电源供应。然而,在高速开关过程中,芯片内部的晶体管快速导通和关断,会产生较大的瞬态电流。这种瞬态电流会导致电源电压出现波动,即电源噪声。​

电源噪声会影响芯片的正常工作,降低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轻微的电源噪声可能导致芯片输出信号的抖动,影响信号的稳定性;严重的电源噪声甚至可能导致芯片误动作,造成数据丢失或系统崩溃。​

此外,电源分配网络的阻抗特性对电源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电源分配网络由电源层、接地层、电源引脚、过孔等组成,其阻抗会随着频率的变化而变化。不合理的电源分配网络设计会导致阻抗过高,使得在瞬态电流变化时,电源电压波动增大,进一步加剧电源噪声问题。​

(三)电磁兼容性问题​

高速传输带来的电磁辐射增加及对外界的干扰是电磁兼容性问题的一个方面。PCIe 4.0固态硬盘在高速数据传输时,信号的高频成分会产生较强的电磁辐射。这些电磁辐射可能会对周围的电子设备造成干扰,影响其正常工作。例如,可能会干扰无线通信设备的信号接收,导致通信质量下降。​

同时,PCIe 4.0固态硬盘也容易受到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外部的电磁噪声,如来自电机、射频设备等的干扰,可能会耦合到信号线上,导致信号失真,影响数据的正确传输。而且,随着电子设备的日益密集,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电磁兼容性问题也愈发突出,这给PCIe 4.0固态硬盘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

四、高速PCB设计的关键技术​

(一)信号完整性设计技术​

1.阻抗匹配设计​

PCIe 4.0信号线的特性阻抗要求为85Ω±10%。为了实现阻抗匹配,通常采用微带线或带状线结构。​

微带线是指敷设在PCB表面的信号线,其特性阻抗与线宽、线厚、介质厚度以及介质的介电常数有关。在设计时,可以通过调整这些参数来实现目标阻抗。例如,增大线宽可以降低特性阻抗,减小介质厚度也可以降低特性阻抗。​

带状线则是位于PCB内部两层接地平面之间的信号线,其特性阻抗除了与线宽、线厚、介质厚度和介电常数有关外,还与上下接地平面的距离有关。通过合理设计这些参数,能够使带状线的特性阻抗满足要求。阻抗匹配设计可以减少信号反射,保证信号的完整性。​

2.差分对设计​

PCIe 4.0采用差分信号传输方式,差分对设计对于保证信号完整性至关重要。差分信号由两条极性相反的信号线组成,接收端通过检测两条信号线之间的电压差来获取信号信息。这种传输方式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能有效抑制共模噪声等优点。​

在差分对设计中,需要保证两条信号线的长度匹配,以避免信号偏移。信号偏移会导致差分信号的相位差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接收端的信号检测,通常要求差分对的长度差控制在5mil以内。此外,还需要保持差分对的间距均匀,以保证差分阻抗的一致性。同时,应尽量避免差分对的弯曲和分支,减少信号反射和串扰。​

3.布线优化​

合理的布线是保证信号完整性的重要措施。在PCIe 4.0高速PCB设计中,应尽量缩短信号线的长度,减少信号的传输延迟和衰减。同时,信号线应避免走直角或锐角,采用45°角或圆弧过渡,因为直角或锐角会导致阻抗不连续,产生反射。​

对于高速信号线,应尽量避免穿越不同的平面,如从一个接地平面穿越到另一个接地平面,这会导致阻抗不连续,产生反射。此外,应将高速信号线与低速信号线分开布线,避免低速信号线对高速信号线产生干扰。在布线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屏蔽措施,如在高速信号线周围设置接地屏蔽线,以减少串扰和电磁辐射。​

(二)电源完整性设计技术​

1.电源分配网络设计​

电源分配网络的主要作用是将电源从输入端传输到各个芯片,并提供稳定的电压和电流。在PCIe 4.0高速PCB设计中,需要设计低阻抗的电源分配网络,以减少电源噪声。​

电源分配网络通常由电源层、接地层、电源引脚、过孔和电容等组成。采用平面结构(电源层和接地层)可以降低电源分配网络的阻抗,因为平面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电流路径截面积,减小电阻和电感。在设计中,应尽量增加电源层和接地层的面积,减少电流路径的长度,以降低阻抗。同时,合理布置电源引脚和过孔,保证电流能够顺畅地传输到各个芯片,避免电流路径出现瓶颈。​

2.去耦电容设计​

去耦电容是抑制电源噪声的有效手段。在PCIe 4.0高速PCB设计中,需要在芯片的电源引脚附近放置合适的去耦电容,以提供瞬态电流,吸收电源噪声。​

去耦电容的选择应根据芯片的工作频率和瞬态电流需求来确定。通常,需要采用不同容值的去耦电容组合,以覆盖不同频率范围的噪声。小容值的电容(如0.1μF、0.01μF)可以抑制高频噪声,因为其寄生电感小,能够快速响应高频瞬态电流的变化;大容值的电容(如10μF、100μF)则可以抑制低频噪声,其存储电荷多,能够提供较大的瞬态电流。​

此外,去耦电容应尽量靠近芯片的电源引脚,缩短电容与引脚之间的连线长度,以减少寄生电感,提高去耦效果。因为寄生电感会阻碍电流的快速变化,降低去耦电容对瞬态电流的响应速度。​

(三)电磁兼容性设计技术​

1.接地设计​

良好的接地设计是提高电磁兼容性的基础。在PCIe 4.0高速PCB设计中,应采用多点接地或混合接地方式。对于高频信号,采用多点接地可以减少接地阻抗,因为高频信号的波长较短,多点接地能够缩短接地路径,降低电感,从而减少接地噪声。​

接地平面的设计应尽量完整,避免出现大面积的空洞,以减少电磁辐射。完整的接地平面可以为信号提供一个低阻抗的回流路径,同时也能起到屏蔽作用,减少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

同时,应将数字地和模拟地分开设计,避免数字电路的噪声干扰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开关噪声,而模拟电路对噪声较为敏感。在需要连接的地方,可以采用单点接地的方式,通过0欧电阻或磁珠将数字地和模拟地连接起来,既能实现接地的连通,又能抑制噪声的传播。​

2.屏蔽设计​

屏蔽设计可以有效抑制电磁辐射和减少外部电磁干扰。在PCIe 4.0高速PCB设计中,可以对敏感电路或高频信号线采用屏蔽措施。例如,在PCB上设置屏蔽罩,将高速芯片或关键信号线包围起来,以阻挡电磁辐射的传播。​

屏蔽罩应与接地平面良好连接,以保证屏蔽效果。屏蔽罩与接地平面之间的连接应紧密可靠,避免出现缝隙,否则会导致电磁辐射从缝隙中泄漏,影响屏蔽效果。​

此外,对于连接器等部位,也需要采取适当的屏蔽措施。连接器是信号进出PCB的接口,容易成为电磁辐射泄漏和外部电磁干扰进入的通道。可以采用带有屏蔽外壳的连接器,并将屏蔽外壳与接地平面连接,以防止电磁辐射通过连接器泄漏或外部电磁干扰通过连接器进入PCB。​

五、验证与测试​

(一)信号完整性测试​

1.时域测试​

时域测试主要通过示波器测量信号的相关参数。测量的参数包括信号的上升时间、下降时间、过冲、下冲、抖动等。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反映了信号变化的速度,过冲和下冲会影响信号的稳定性,抖动则会导致信号在时间上的不确定性。​

眼图是衡量高速信号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将多个周期的信号叠加在一起形成眼图,可以直观地观察信号的质量。眼图的张开程度越大,说明信号的噪声和抖动越小,信号质量越好;反之,眼图闭合或模糊,则说明信号质量较差,可能存在反射、串扰等问题。​

2.频域测试​

频域测试通过网络分析仪测量信号线的特性阻抗、传输损耗等参数。特性阻抗的测量可以验证阻抗匹配设计是否符合要求;传输损耗则反映了信号在不同频率下的衰减情况,通过分析传输损耗可以评估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情况,为优化PCB设计提供依据。​

(二)电源完整性测试​

1.电源噪声测试​

电源噪声测试可以使用示波器或频谱分析仪。示波器可以测量电源电压的时域波形,观察电压的波动情况,计算噪声的峰峰值等参数;频谱分析仪则可以分析电源噪声的频率成分,确定噪声的主要来源,为抑制噪声提供方向。评估内容包括噪声的幅度、频率分布等,判断电源噪声是否在芯片允许的范围内。​

2.电源分配网络阻抗测试​

电源分配网络阻抗测试通过阻抗分析仪进行。阻抗分析仪可以测量电源分配网络在不同频率下的阻抗特性,验证电源分配网络设计是否满足要求。通过测试可以了解电源分配网络在各个频率点的阻抗值,判断是否存在阻抗过高的情况,为优化电源分配网络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三)电磁兼容性测试​

1.电磁辐射测试​

电磁辐射测试需要在暗室中进行,暗室可以避免外界电磁信号的干扰,保证测试的准确性。通过测试设备测量PCB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并与相关的电磁兼容标准(如FCC、CE等)进行对比,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电磁抗扰度测试​

电磁抗扰度测试是通过向PCB施加一定强度的电磁干扰,观察其是否能够正常工作。测试方法包括辐射抗扰度测试和传导抗扰度测试等。评估指标包括PCB在受到电磁干扰时的工作状态,如是否出现数据错误、系统崩溃等情况,以评估其抗电磁干扰能力。​

六、结论与展望​

(一)总结​

PCIe 4.0固态硬盘具有超高数据传输速率、低延迟、高并行性等优势,在存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而高速PCB设计是保证PCIe 4.0固态硬盘性能发挥的关键,其中信号完整性设计、电源完整性设计和电磁兼容性设计等关键技术,能够有效解决高速传输带来的各种问题,确保固态硬盘的性能和可靠性。​

(二)展望​

随着数据传输需求的不断增加,更高传输速率的标准如PCIe 5.0、PCIe6.0等已经出现或正在研发中。未来,高速PCB设计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设计方法和材料。例如,采用更先进的PCB材料,如低损耗的dielectric材料,以降低信号损耗;开发更高效的仿真工具,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能够在设计阶段更精准地预测和解决问题。​

同时,多学科交叉融合在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将信号处理、电磁理论、材料科学等学科的知识应用到高速PCB设计中,能够为技术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PCIe固态硬盘及高速PCB设计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存储需求。